容灾:IT信息化建设的必需品
- +1 你赞过了
一、 IT建设的三大浪潮
回顾IT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用户的IT建设需求是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每个用户IT建设基本规律,都是遵循从IT基础设施,到应用系统,再到运维保护的一个过程。IT基础设施阶段的建设核心是围绕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展开的,在这个阶段除了成就了像IBM、Mircosoft这样的以提升计算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行业巨头之外,也成就了像联强、神州数码等一批工贸商。
从04年到09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推进,大量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用户开始集中化使用网站、OA、ERP、政府的各种业务系统,在这个阶段,业务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快速成长。从07、08年开始,用户的需求更多是看中业务系统的安全可靠、系统的稳定运行、应用的不间断,大量做安全、防护类产品厂商得到快速发展,在IT运维时代,大家对于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特别关注,尤其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数据安全意识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容灾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二、 容灾的价值
随着信息系统逐步上升为企业生产运行的中枢,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早已成为保证企业生产持续运行的关键。在过去数据量不大的时候,用户已经习惯了先存储,再备份,最后实施容灾的数据保护模式。但是,随着信息系统变得日益复杂,数据量快速增长以及存储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的数据备份系统以及业务连续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在部署备份方案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一些关键业务系统的安全和连续性。在IT运维时代,数据的商业价值凸现,容灾作为企业完善业务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有效协助企业完成IT管理目标的同时,将职责落实到容灾系统和责任人,所以容灾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数据的价值在不同的行业中大相径庭,不同规模的公司、甚至同一公司的不同应用程序也具有不同的数据价值。但不论对于中小型公司还是大型企业机构而言,由于网站停运引起商业机会损失,生产力闲置,客户满意度下降等等,都是不容小觑的损失。
为了更好的判断数据的价值,请您先衡量以下的问题:
1) 以小时来计,数据丢失对于受保护的应用程序会带来多大损失?
2) 以小时来计,延迟处理(尽管应用程序一段时间内不能运行,但数据并没有丢失)会带来多大损失?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转化成容灾系统的评价指标,就是业界公认的评价标准:RTO和RPO。
3)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恢复点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RP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系统容忍丢失的数据量越小,RPO的值越小。
4)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 恢复时间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止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RT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服务停止的最长时间。系统服务的紧迫性要求越高,RTO的值越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IT系统稳定性与我们的业务系统价值是牢牢绑定的。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