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云计算是如何撑起《流浪地球》的超级大片效果
- +1 你赞过了
仅仅上映6天,《流浪地球》的电影票房已经突破20亿。这个成绩令人惊讶,又让人高兴。
作为一部硬科幻,《流浪地球》于2月5日大年初一正式上映。众所周知,每年春节档,都是国内电影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主战场”,今年也不例外。
除了《流浪地球》,大年初一“同台竞技”的电影还有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韩寒的《飞驰人生》和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特效媲美好莱坞的大片
虽然最初《流浪地球》的排座率并不高,但是精良的制作水平和特效让这部电影获得很高口碑。因此,这部电影上映两天,即拿下5亿票房,四天破10亿,并在豆瓣上维持着7.9的高分,好于86%的科幻片、88%的灾难片。截至小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经逼近25亿。
有影评认为,这是一部能和好莱坞叫板的中国科幻电影,其特效与《星际穿越》等同类型美国电影的特效质量不相上下。
正如《华尔街见闻》评论道,纵观《流浪地球》的诸多成功要素,除了原作刘慈欣的强大号召力和编剧导演的专业精神,媲美好莱坞的视觉效果也是重要因素。毕竟在大片时代,特效给观众带来的视听享受是一部爆款必不可缺的组成要素。而从影片拍摄来说,逼真的特效也能帮助导演讲好故事,让观众身临其境。
而一般人不会想到的是,特效本身是由重金和技术支撑起来的。据说,好莱坞大片的特效,1秒钟就需要几十万美元,甚至更高。
根据公开数据:
2007年5月上映的《加你比海盗3》制作成本3.42亿美元,特效花费2亿美元;
2016年5月上映的《美国队长3》制作成本约2.5亿美元,特效花掉1.5亿美元;
2017年6月上映的《变形金刚5》制作成本2.17亿美元,特效花去1.3亿美元……
因此,我们看到好莱坞的视觉大片,特效费用至少占总制作费的60%以上。并且,好莱坞对特效的需求也催生出一批优秀的特效公司,比如工业光魔、维塔数码、数字领域。
相比好莱坞,国内一些电影制作费用的大头往往给了明星演员,特效费用很少,因此经常出现“5毛钱”特效。
特效为啥那么贵?
据悉,特效的主要成本有硬件成本(占20%-30%)、软件成本(占10-20%)、人力成本(占60%以上)。
准确来说,特效制作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十个环节,分别是三维特效:建模、材质、动画、灯光、渲染;合成特效:抠像、擦除威亚、调色、合成、汇景。
每个环节又细分为若干个小项目,由相应的部门负责。由于每个制作项目涉及到的素材量极为庞大,对硬件的运算能力、绘图能力和存储性能要求极高,如果没有顶级的硬件支撑,根本无法做出高质量的特效。
根据知乎Rick(特效师)的介绍,以《恐龙当家》为例,上图的这个镜头需要一台机器渲染50个小时才能渲染一帧,一秒24帧,但如果有240台机器同时渲染,那么50个小时就能渲染10秒。所以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渲染农场,有些公司用的是GPU渲染,像皮克斯这样的公司或许有超过千台渲染机器。
据悉,《流浪地球》的特效则是由中国特效公司MOREVFX和韩国特效公司 Macrograph合作完成。
MORE VFX参与了包括《一出好戏》、《悟空传》、《大闹天宫》、《羞羞的铁拳》等热卖大片的特效制作。韩国特效公司 Macrograph曾参与《红海行动》、《美人鱼》等电影的特效制作。
云计算发挥怎样的作用?
据InfoQ披露,韩国特效公司Macrograph CEO李仁浩表示,最大的挑战是物理时间,如何在有限的制作期限内完成 Macrograph 从来没有做过的高难度 3D 渲染?很多工程文件的建模之细致,容量之巨大,是超出大家预想的。
他介绍,一部影片一秒钟 24 帧,普通渲染 1 帧需要半个小时,所以一部 1 分钟的电影,单是渲染就要耗时 1 个月。尽管 Macrograph 调足了内部渲染农场的所有 300 台机器 24 小时不停地渲染,也很难按期交出高质量作品。
因此,该公司与华为云合作。搭载渲染软件Queenbee,它可以自动分析场景,让在技术领域有较少经验的制作者们可以直接在华为云中进行渲染。
为了在云端进行渲染,使用者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即分配服务器、安装 3D 程序和插件、逐个收集文件并进行传输、渲染,以及再次接收结果,这是整个渲染过程必须要经历的体系结构。而 Queenbee 云渲染几乎完全自动执行这一系列流程,并且以“帧” 或者“任务”为单位更加有效地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为用户提供非常方便的用户界面。
最高用量时,Macrograph 一次调用了 1000 台华为云主机。使用云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近乎无限的使用CPU海量资源,另一方面华为云在存储、网络环境、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根据制作需求随时调配资源。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