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云启用秒级付费谈 它的意义有多大?
- +1 你赞过了
9月29日,阿里云宣布:全球所有服务地域的ECS云服务器按量付费模式升级为按秒计费。这一升级同时适用于“入门级”与“企业级”ECS产品线。
据阿里云官方宣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弹性计算服务体验”。
具体说来:
1.按量付费的ECS实例和云盘将从原来的按分钟计费升级为秒级计费,费用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计费单位为元)。实例从创建到释放的生命周期内计费,如果不足0.01元,将补齐按照0.01元收取。
2.如果您在一个小时内对实例规格进行变配,将产生多条计量数据。每一条数据的StartTime和EndTime为改配置在本小时内的有效时间段。
3.流量带宽将剥离出来作为单独的计费项目
据悉,这是阿里云在今年8月推出包周付费后再次增加付费模式。至此,阿里云ECS云服务器的付费模式包含:按量付费(已升级为按秒计费)、竞价实例(定向邀测)、包周、包月、包年等,实现了用户对计算力的弹性利用。
从阿里云的官方宣传来看,其认为秒级计费是个利好消息,可以直接降低用户使用云的成本。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还有必要细细探究。因为云上企业各种各样,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同时即使同等规模的云上企业,其对ECS云服务器的使用习惯、要求和业务需求也不尽相同。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云服务商很早就有开始启用按秒付费,比如国外的AWS、国内的美团云等等。所以,笔者认为,阿里云乘此之际推出秒级服务只是为了适应客户的一些新需求。
但是,笔者在网上也看到对秒级服务的不同看法。据知乎于半仙的《秒级付费就像廉价自助餐》提到:“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很多小型云平台主打秒级付费了,并不是什么新特性。即使你是大型云平台数据量大,但不同资源之间的计费逻辑耦合不深,又吃了三年硬件升级的红利,秒级付费技术上难度并不大;只要监听API接口的所有动作就行了,偶尔做一下丢失资源的查漏补缺。
深入来看,云平台做按秒付费能解决什么业务需求哪?——聊胜于无,什么问题都没解决,甚至对大部分客户有害有毒。”
在他看来,“既然既然按秒付费不能给客户带来业务变化,那按秒付费能给客户省钱吗?最终按秒付费的结果或者是让包月用户分担更重的额外成本,或者按需客户付出更高的价格。”
也就是,使用秒级计费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并且,他提出“如果云平台真要推动客户按需付费,应该是将云服务逐渐PaaS化,对象存储和CDN天然是能做按需付费的,云主机天然是做不好按需付费的,秒级付费只是节外生枝的摆设”。
然而,果真如此吗?对于秒级计费的好与坏,据阿里云弹性计算产品经理谭先森在知乎上回答:按秒计费对于包年包月确实不适用。
一般而言,常规日常的Workload会用包年包月,因为是稳定业务量,但是通过补充按量付费来应对业务的不同驼峰,能够大幅度降低整体成本,这是云计算弹性对成本的直接好处。
更细粒度的计量计费模型,仅仅是针对后付费弹性场景的,这种场景下,客户需要在业务高峰期开出实例来处理高峰,比如秒杀、大促等场景,高峰过后释放,这种场景下,更细粒度的计费模型,能让企业有能力用更低的成本,精准度过这个波峰。
此外,笔者在国外著名网站Quora上也提了这个问题,并看到有些类似的回答。据一名为Nancy LIU的网友回答:理论上,对于一些没有用到整分钟或整小时的客户来说,秒级付费有利于削减成本。
而在另一个问题:是否有云服务商以分钟/秒或者小于1小时的模式计费?
Codeship的CTO(首席技术官)回答:或许你知道一些云服务商以小时计费。当我重新启动一台机器时,我并不需要支付一个小时的费用。因此,按分钟或秒级计费因此是个不错的选择。
基本上,我需要运行几个命令,几分钟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抛开,然后从一个新的和清理的实例开始。如果我可以重新启动服务器,并且完全重置,这也是一个选项。
但是,一名为Faisal Khan的网友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按分钟/秒级计费,会计方面会很糟。如果一个典型的服务器实例每小时收取45美分,那么尝试给你20分钟的时间价值是15分。一旦采取那样的行动,但在会计和轮询(Polling)会很麻烦。
这里解释一下,Polling又称轮询,是一种CPU决策如何提供周边设备服务的方式,又称“程控输出入”(Programmed I/O)。轮询法的概念是,由CPU定时发出询问,依序询问每一个周边设备是否需要其服务,有即给予服务,服务结束后再问下一个周边,接着不断周而复始。
在他看来,每个客户都可以使用的计费实例是1小时,即按小时计算。并且,他认为“按分钟计费不需要”。
这里,笔者认为,按秒级计费更多适用于秒杀、大促销等业务场景。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竞争又比美国等更加激烈。因此,某种类型的业务不是会不会出现,关键问题时企业是否有需求。只要企业需求,任何地方的云服务商都会推出按分钟或秒级计费的方式。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