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产业日资占先机 国内依靠制造及标准
- +1 你赞过了
数字家庭近期热门文章导读:
五一前夕,三星、LG以及长虹、创维等彩电巨头集体将大屏幕3D电视铺货到终端市场,甚至遮盖了LED的光芒。3D浪潮已经开始蔓延到电视领域,除了3D电视机本身,围绕着客厅娱乐,3D电视的芯片、3D眼镜、蓝光播放机、3D摄像机甚至3D内容提供等完整的产业链的建设也成为博弈要素。
当下,3D产业链的控制权以及专利技术却更多由日资把控,而且已经通过技术手段把控产业前端。对于国产企业来讲,产业链的优势依然缺失,可腾挪的空间似乎只有生产制造能力以及缺位的3D标准建设。
日资产业链优势
3D并不是新鲜事物,国内外对其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一直试图应用于电视。但是限于技术成熟度以及产业配套环境,3D电视并未成为重点,直到3D电影大卖后,索尼和松下才成功掀起了3D电视热潮。
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表示,3D电视专利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内容版权,第二是整机制造,第三是摄影编辑、内容的编辑制作。“单讲整机制造是不存在什么专利问题的,3D电视的制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模组,一个是芯片电路处理,这些都是外购的,通过全球正常的商业模式。”
不过,CET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刘全恩表示,中国现在的摄像设备还都是从日本企业购买,确实落后了一步。“日本企业起步早、研发早,技术力量强,几年前日本3D电视都已经可以实现立体成像、不戴眼镜地裸视了。”
据了解,目前3D影像处理芯片主要是由液晶屏厂家自己研发的,包括三星、LGD、夏普、友达在内的面板企业,此外,作为内容缺乏时期的折中解决方案,东芝、索尼与IBM联合开发了CELL芯片可以完成2D影像向3D效果的转换。
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在产品推出时间和量产上,中国与国外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在研发和专利技术上,外资企业还是先走一步。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全球范围来看3D电视的核心专利50%以上被日本的企业掌握,这对国内3D电视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专利桎梏。
不仅如此,索尼还通过影视娱乐公司掌握节目源,通过摄影仪器公司提供3D节目所需要的摄影录音设备以及播出设备,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收入囊中。
腾挪在终端和标准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预计,2010年全球3D立体电视会增至120万台左右,2013年增至1560万台,到2018年全球3D立体电视的出货量可望达到6400万台。届时,3D电视将成为家电领域最大的收入来源,预计年营业额将达到170亿美元。虽然今年还是一个市场推广阶段无法上量,但中韩企业紧随日资推3D新品不愿错过这块蛋糕。
目前,日本企业已经拥有了从3D拍摄、播放到终端显示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上会具有优势。但是在上游技术研发和面板上处于劣势。”陆刃波表示,中国电视厂家的竞争力主要是在终端的显示领域。
陆刃波表示,3D电视是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产业链,“日本正在去制造化,进行制造业的转移,比如索尼就和富士康达成合作。借助于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优势,中国可以抢在韩国的前边,重点发展显示器制造业。”
中国的机会
目前3D电视技术无论是发射端还是接收端,国际上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为国产品牌进入3D产业链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做好前期产业链的准备工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将对我国3D产业的发展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陆刃波强调:“一定要掌握先机,尽快研究制定3D的技术标准。”
现在我国进行3D显示技术研究的企业也已有几十家。从总体来看,我国已经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而中国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也决定着中国能够在3D电视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创维彩电总裁杨东文表示:“全球现在每年彩电销量是2.3亿台,中国每年是4000万台,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和欧洲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国。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力量,在3D电视标准的制定方面当然应该具有一定的发言权。”
据了解,国内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3D电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刘全恩向记者透露,工信部也正在进行一个课题,“就是关于3D标准的制定,主要是终端标准。”
天极数字家庭有问必答信箱:yeskyqa#gmail.com(请把#改成@)
无论您对高清电视、白色家电、家庭影院等产品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多谢支持!
最新资讯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