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须安全稳定 数码频道】现在的手机已经深刻介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很多人甚至不由自主的成了“手机控”。汽车和手机已成为人们身体和生活的延伸,两者缺一不可。然而新交规出台后,对驾驶机动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两者的矛盾逐步升级。虽然交警三令五申,但仍有很多朋友在开车时仍被手机绑架,一旦有需要的时候仍然条件反射的拿起手机。其实,开车打手机的危害,再怎么重复强调都不为过。而且,目前也没有靠谱的解决办法。
驾驶员开车使用手机的危害具体有哪些呢?
容易造成道路交通拥堵
驾车打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大大削弱司机的应变能力。 大多数车主都知道开车拨打或接听手机属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但为什么开车打手机的现象仍然屡禁不绝呢?主要原因是驾驶人有某种自信,以为自己技术好,接个电话没问题;;另一方面,也觉得交警抓不到自己,接个电话没问题。最主要的是,在听到电话打进来时,特别是一些领导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很难做到不接听,尤其是工作上或其他重要的事情,更感到不能耽搁。为此,多数驾驶人表示会尽量放慢车速后接听。就此,不少驾驶人开车上路,最害怕的就是遇到前面车辆的驾驶人接听或拨打手机,车子左右摇摆、缓慢前行,造成后面的车想超超不了,整个车流在前车的影响下只好慢慢前行;如果遇到交通高峰期,就会进一步加剧道路交通的拥堵。
诱发道路交通事故
据统计,开车时使用手机,人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所以有人戏称,酒后驾驶好比是“虎口拔牙”,而打电话驾车就好比是“与虎谋皮”。另外,开车时使用手机,驾车者对路况的反应比正常情况下慢0.5秒。研究所还发现,车速达100公里时,正常的刹车距离是31米,使用手机时刹车距离则为45米。且打电话时,司机驾车不稳定,难以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极易引发车祸。
驾车打电话时,年轻驾驶人的反应速度仅仅相当于70岁的老年驾驶人。有关数字显示,3成以上的致命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而打电话是造成驾驶人注意力分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相关资料还显示,行驶过程中打电话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倍。
自从新交规诞生之后,车载蓝牙耳机一时火爆起来了,很多厂家都纷纷上马蓝牙耳机产品线,试图抢得一杯羹。虽然车载蓝牙耳机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放双手,无需用手拿着手机来接打电话,但通话时毕竟还是会分心,带来安全隐患。行车途中,遇到非接听不可的紧急电话,建议还是要找一个允许停车的地点,靠边停好车后再接。
驾驶过程中,手机有消息怎么办?
驾驶过程中,手机会接收到很多信息和电话,因此对于部分人来讲,处理这些信息是刚性需求,如果不去处理,很有可能因为错过而误事。智能手机往往为用户提供多个模式选择,比如户外模式、会议模式、静音模式。即便在开车时,一些车主也不忘查看短信或拨打电话——这样无疑十分危险。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方便对这些信息进行管控呢?或许,手机的“车载模式”是一种好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技术方案提供商开始考虑为手机开启“车载模式”,这一方案将主要依赖语音技术来实现诸多在用车环境下的需求,比如导航、电话、邮件等。提示车主在开车;过多少时间再打过来;信息消息等多少分钟后再提醒等。
现在市场上的携带“车载模式”的手机还非常少,技术的完善性也是车主较为关注的问题,同时要赢得消费者认可,也并非易事。不少车主尝试通过手机语音软件解决开车打电话和导航的问题,然在嘈杂的行车环境中语音识别效果差强人意,更别说语义理解了。如何能做到汽车与手机同时兼顾,成了车主急切期盼解决的问题。“车载模式”不仅涉及到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技术,为更好的理解语义,还将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库、云计算等技术,对自然语言进行精准理解。不少消费者担心,高技术含量所带来的昂贵价格。总之,车载模式需要处理的问题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