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画面,熟悉的风格,但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味道了。
提到张小龙这个名字,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提到微信,就都非常熟悉,而张小龙就是微信的创始人。
公元2010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元年,这一年也酝酿着张小龙一战成名的契机。早已完成QQ邮箱产品升级的张小龙在当时的腾讯并不受重视,长期处于一种半退休状态。
《腾讯传》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腾讯内部,张小龙的名气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公司某次运动会网球赛的冠军,二是全广州最大的KENT香烟消费者之一。
就是这样一个不被公司、同事在意的人,偶然发现10月上线的一款可以免费发送短信的软件-Kik,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拥有了100万用户。
受到这一案例的启发,他连夜给马化腾发邮件说要搞微信,表示“只要有情怀就肯定有用户”。随后在马化腾的支持下,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本正式上线,那个庞大的移动帝国开始露出了冰山一角。
但是微信的发展在起初并不顺利,前三个月用户的日增长人数只有3000人,这令他非常费解——为何获取不到用户?
而当时的微信还只停留在发信息、发图片以及导入通讯录这些基础功能上,和雷军的米聊相比毫无优势,更不与公司内部的腾讯QQ相比了,可以说是外扩扩不起,一卷卷不动。
但为了不辜负马化腾的期望,张小龙还是立下决心,决定改变自己的思路。
经过了三年的升级更新改版,微信终于实现了从最初的的通讯工具到移动商业帝国的迁徙。从此,张小龙一战封神,有了“微信之父”的称呼。
微信为什么会成功出圈?
一是可以发语音,微信是第一款能像对讲机一样实时发送短语音,且可以回放的手机软件;
二是省流量,在那个流量天价的年代,省流量就意味着能获得一大批用户;
三是简单,微信的核心是连接和简单,所以这款软件并没有掺杂太多的商业性质,张小龙希望微信能简单到即使是不认识字的老人孩子也能正常使用。
他将这种简单称为“克制”,即尽量免去其他应用让人降低用户体验的设计,事实上,微信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时间来到2021年,无线网络已经全面覆盖,5G技术日臻成熟。
拥有发送语音功能的软件铺天盖地,而微信也渐渐颠覆了以往的“克制”,人们开始看到了这一软件的诸多弊端。
诸如:发送的图片和视频会限制大小,搜一搜像百度一样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朋友圈成了微商聚集地、拉票圈,尤其是微信8.0的问世,不少人发出疑问,微信怎么越做越QQ?
张小龙一边喊着极简主义,一边却精尽所能的把微信做成像一个花里胡哨、体态臃肿的“中年油腻男”。
没完没了的垃圾信息,各种洗了若干遍的营销号视频,朋友圈源源不断的微商,还有无穷无尽不仅要贡献数据,还要被迫观看各类广告的小程序……
张小龙先生,您还记得自己当初给马化腾发邮件做微信的初衷吗?您是否已经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记得上一个把自己活成自己讨厌样子的人,还是JACK马先生,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你张小龙?
阿里系的这个标杆,腾讯系是否会紧追不让?!张小龙又是否能不忘初心,继续做好简单又不失情怀的社交软件?
在微信十周年活动演讲上,他说:希望微信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奴隶。
我们但愿他能秉持本心,将微信回归本真,并在商业和用户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不要让用户看着满屏的广告,点击“屏蔽”,然后默默转身离开。也希望他能让朋友圈回归人际交往的初心,让网络空间多些正气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