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时代”谁能生存? 商家的下一站在哪
- +1 你赞过了
【雷竞技须安全稳定 IT新闻频道】前两天听身边的一位朋友谈起春节买票回家的痛楚,笔者颇有同感。过年回家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每年一度买票坐车却是一件让人烦恼的事情,每每说起排队买票,总是有道不尽的无奈。
难道,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说起今年的春运,因为有了“实名制”,貌似票多了,但实际上,票却少了。
初生的实名制,其初衷本来是导致发到普通群众手里的票多起来,发到黄牛党手里的票少一些。其实车票本来就那么多,究竟新条例推行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票最终把持在谁的手里而已。
不要以为我今天只想提车票的实名制,实际上我更想提及的是IT商家们的失效票根需要在哪里兑付。
在广州某电脑城中经营档口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今年他身边铺位提前回家的人明显多了起来,不过,不是因为放假早了,而是因为对2010市场机会的提前放弃。
这位朋友今年决定提前回家的理由很简单,与该卖场的合约已经到期,去年一年下来没赚没赔。想想觉得来年的生意会更难做,自己在外漂泊数年始终挣不着钱,几经思量还是决定先回家过年,年后考虑在家周边找点小生意做。
他如今唯一能够确定的事业方向是——“不再走IT这条路”。
值得玩味的是,和他一样的很多商家都在年前提前肄业,导致该卖场出现了大面积空租现象。无奈中,该卖场在这些空铺位上贴上了“装修换装”的条子,良久不见“新装”出现,用业内人的说法来形容,众多消费者即将在新年后看到的,只能是一件“皇帝的新装”。
而回顾十年前,这种档口空缺的情况完全不存在,在当年电脑城里最赚钱的不是经销商,而是一个个铺王——太平洋电脑城中随便一个商铺的转手费就是100多万。即使回退到三四年前,想在新开卖场中拿个铺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时过境迁,传统IT卖场貌似在走回头路。不,也许是一条不归路。它们中的很多不幸者的最终走向很可能是关张转型,就如近期转型做“女子中心”的昊源广场。
我不是鄙视“女子中心”,做这一行业的前途不见得比做IT还要黑暗。
2009年年中,我们曾冀望下半年的国内经济能够回暖,但根据之后情形来看,金融危机的余震貌似还在中下游渠道中回响。作为华南IT市场的风向标,广州岗顶IT商圈的兴荣辱没,牵系着珠三角IT产业的发展。
2008年9月,号称“华南IT一姐红尔丰”的老板娘跑路事件之后,华南的IT卖场便掀起一场“跑路风”。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隔三岔五就传出商家跑路撤租的新闻。
2010年年初,先后跑掉的经销商带走的或许不是钱,是无奈的茫然和许久的寂寞。
面对每况日下的IT销售行业,经销商心里嘀咕着IT行业未来的发展命运,当然这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毕竟这不是谁急谁就能解决的问题。广州岗顶IT商圈需要探索出一套新的发展模式。更多的经销商,也需要探索出一套新的生存方式。
不然,谁还能在这个“薄利时代”继续生存下去。
IT经销商望着手里攥紧的票根,他们的下一站又会是哪里?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