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酷睿Ultra的AI PC究竟好不好用?惠普星Book Pro 14体验
- +1 你赞过了
【雷竞技须安全稳定 笔记本频道】2024年,几乎所有的PC新品都多了一个“前缀”——AI。去年9月份,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率先提出了AI PC的概念,随后新一代处理器发布,AI PC也成为PC新品的标签之一。如果说几年前开始在PC端部署的AI特性重点聚焦效率提升,那么AI PC则堪称是PC产业新的分水岭。从“核芯”到体验都有变化,推动整个PC生态软硬件同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AI不仅仅是助手,也是激活灵感的“智能伙伴”。
问题来了,听上去有些“玄乎”的AI PC对比传统PC究竟有哪些不一样呢?通过最近两个多月的体验,给大家简单总结出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AI PC实现了对PC端原有AI体验的全面升级,比如视频会议的背景替换、降噪,影像的智能剪辑处理等等,更高效、准确也更节能。据英特尔介绍NPU优化剪映智能抠像,可减少处理时间超过60%。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也是处在传统PC向AI PC“过渡”阶段中最主要的变化之一。凭借酷睿Ultra等平台提供的混合算力,面对更复杂的多任务场景与AI处理需求,PC更好用了。
第二,芯片带来的算力升级让端侧AI表现更加出色,也带来了两项最直观的应用——本地AI大模型以及AIGC,让PC端AI体验更高效、个性化且安全。以酷睿Ultra为例,可以支持高达200亿参数的本地大模型,以及秒级文生图等新体验。
尽管有这些提升让AI PC“未来可期”,但处在早期阶段,AI PC的硬件算力储备走在了软件、应用、场景前面,如何让用户更轻松、低门槛地使用这些全新的AI特性,还需要PC厂商与开发者的共同努力,达到AI On PC,让更多智能体验即开即用。
这次,我就通过2024款惠普星Book Pro 14来和大家聊一聊当前的AI PC究竟好不好用。体验中选用机型的详细配置如下。
酷睿Ultra 7解锁全新AI体验
酷睿Ultra系列堪称英特尔x86架构最关键、最颠覆的创新之一,Intel 4制程工艺、分离式模块化设计的Meteor Lake架构、Foveros 3D封装技术、集成锐炫显卡、首次集成NPU、低功耗岛等特性为AI PC的性能表现打下了基础。
星Book Pro 14搭载了酷睿Ultra 7 155H,拥有6个性能核、8个能效核、2个低功耗岛能效核,共22线程,三级缓存24MB,频率最高可达4.8GHz;集成拥有8个Xe核心/128个EU的锐炫显卡,频率可达2.25GHz,支持光线追踪。
进行CPU理论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对比上代酷睿i7-1360P单核性能变化不大,但多核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对比功耗45W的酷睿i7-13700H,酷睿Ultra 7 155H也并未拉开差距。对于有高性能需求的办公、创作人群而言,再配合上性能大幅提升的核显,可以进一步节省时间。
另外,在日常体验中,配合英特尔硬件线程调度器能够进一步发挥酷睿Ultra在能效方面的优势,应对突发高负载、多任务并行时更加流畅。
GPU方面,集成锐炫显卡让酷睿Ultra的图形性能翻倍,不仅是让轻薄本的生产力、AI性能更进一步,游戏体验方面也有惊喜表现,利好想要在休闲时光过把游戏瘾的用户。
通过3DMark进行核显性能测试,对比上代酷睿i7-1360P,酷睿Ultra 7的锐炫核显性能提升最高达到了116%,即使对比酷睿i7-13700H(96EU锐炬核显)性能也提升了1倍左右。在生产力和游戏测试部分也将进一步展现酷睿Ultra全新GPU的性能。
现在先来看看AI性能,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OEM基于自家PC预装的AI功能,以及软件开发者基于酷睿平台更新的智能应用。
PC行业头部品牌几乎都有在产品中聚合AI功能,覆盖性能、网络连接、视频会议等多个领域。到了AI PC时代,AI也成为PC拉开差异化、在激烈竞争中抢得一丝先机的重要发力点。以本次体验的惠普为例,在PC中也部署了很多AI功能,例如视频会议中支持TNR智能降噪,即使灯光不足也有更清晰的通话效果,配合双向AI智能降噪,保证了沟通效率。同时还有惠小微智能语音助手,支持文本语音交互,可帮忙查询天气、调整屏幕亮度或音量、开启软件或者播放音乐等功能。
这些功能与手机端智能助理相似,可以在我们腾不出手时完成一些操作,对于很多用户而言也是接触PC端AI的入口之一。除了这些“常规操作”,惠小微还支持字幕翻译、会议记录等功能,不仅是方便影音娱乐,也是提升生产力的效率工具。
当然随着英特尔带动PC端AI性能升级,惠普在PC中集成的AI功能也在迭代优化,例如在视频会议中可以更准确地完成发言人跟踪,或者多个摄像头见无缝智能切换等等。
相比OEM自身的努力,AI PC价值释放的另一根支柱则来自软件生态,挑选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进行展示。
智能抠像:相比以往通过CPU进行处理,剪映的智能抠像切换到GPU后,速度大幅提升,并且据英特尔介绍还能带来更低功耗(目前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已经可以展现酷睿Ultra处理器的NPU调用情况)。
尽管抠像在视频创作工作流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但无论是在短视频平台还是直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爆火的“一人分饰多角”。需要指出的是,更快的抠像处理速度不仅能够帮助创作者在更短的时间紧跟热点输出内容,同时也降低了“尝试成本”,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脚本、创意中。
其实AI赋能类似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Adobe Lightroom支持的图像AI降噪,可以快速提升拍摄图像的品质;视频会议中NPU完成抠像、背景虚化或替换,不仅性能更可靠还能减少功耗,对于移动场景而言,可以延长续航。
本地大语言模型助手与AIGC
不用多说,这两项应用是近两年来AI乃至整个IT行业的“顶流”,对于AI PC优势的展现也最为直观。当然,这里有用户会问——我不用AI PC也可以有这些体验啊?
没错,但AI PC凭借升级的AI算力可以在本地获得更流畅的大模型、AIGC应用,一方面拓展了应用场景,让你在无网环境下也可以使用;另一方面则是本地端侧AI与生俱来的优势,安全、个性、低时延等等。
在星Book Pro 14部署了70亿参数的本地大语言模型以及Stable Diffusion-LCM,通过软件可以完成问答、逻辑推理,以及文生图、图生图等应用。如果是内容创作者,那么就可以持续尝试,从而激发灵感,减少冥思苦想的时间。同时,在大模型助手长时间使用后,一些针对用户实际情况的更有价值的建议、信息也让大模型多了“个性化”标签。
从体验来看,离线状态下文生文、文生图的速度都让人满意,还可以支持语音输入。当然,由于是部署的第三方模型现阶段在各个操作模式间切换时还需要有一段等待时间。
可以说英特尔酷睿Ultra大幅降低了大模型、AIGC的使用门槛,借助轻薄本每个PC用户都能轻松完成这些操作和创作,甚至配合工作中的文本创作、编程翻译等需求,带来生产力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将PC的生产力属性推上了新的台阶。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挑战不容忽视——由于目前OEM并未完成对第三方应用的适配、预装,如果没有一定基础的用户想要完成本地大模型等应用的部署还比较困难。与此同时,端侧大模型、AIGC应用的准确度还有提升空间。至于第三方软件生态的建设,更是需要英特尔等上游芯片厂商,以及OEM、软件开发者齐心协力。可喜的是,针对端侧AI的开发,包括英特尔在内,除了满足开发者对于算力的需求外,也在同步加紧开发工具的跟进。
生产力同步升级
再来看生产力测试,PCMark 10现代办公、CrossMark、UL Procyon、WebXPRT 4测试成绩如下。
通过基准测试可以看出,无论是日常轻办公还是照片、视频等内容创作,搭载酷睿Ultra 7 155H的星Book Pro 14都可以应对,配合CPU、GPU、NPU混合多元算力带来流畅体验。而且在不插电的移动办公场景下,通过Evo认证的星Book Pro 14有较为稳定的性能释放,以PS照片处理为例,性能下滑在15%左右,而Office、视频会议等场景性能则在10%上下,保证了应对突发需求的高效性。
游戏表现是亮点
如果说酷睿Ultra的生产力升级尚且常规,那么全新锐炫核显带来的游戏性能提升就是很不常规了。以往搭载酷睿平台的轻薄本主要满足竞技网游类游戏需求,现在酷睿Ultra翻倍的性能则让一些3A游戏在中低画质下有了更流畅的表现。
虽然与配备独显的全能本、轻薄游戏本相比还有差距,但对于有多场景需求的学生和职场用户而言,也足够在差旅外出时过把手瘾了。
先来看网友,在2.8K分辨率、非常高画质设定下,《英雄联盟》的平均帧数高达177,对比上代搭载酷睿i7-13700H的轻薄本帧数提升达到了70%,最低帧数也达到了120帧以上,游戏中几乎没有卡顿。《CS:GO 2》在1920x1200分辨率、低画质设定下,平均帧数位144,闯入烟幕弹中也没有明显的卡顿感。
在1920x1200分辨率下、最低画质设定下《古墓丽影:暗影》的平均帧数为53,开启XeSS,设定为平衡挡位帧数达到了72。
在1920x1200分辨率下、低画质设定下《孤岛惊魂5》的平均帧数为53,最低帧数44。
在1920x1200分辨率下、性能优先画质设定下《地平线:零之曙光》的平均帧数为43,部分场景下会有些卡顿感。
在1920x1200分辨率下、极低画质设定下《极限竞速:地平线5》的平均帧数为76,无论是比赛还是在地图中完成周常任务、自由驾驶都比较流畅。
在1920x1200分辨率下、低画质设定下《F1 23》的平均帧数达到了82,虽然赛道、车辆细节有些损失,但跑个飞驰圈或者大奖赛还是很流畅。如果将XeSS开到平衡,那么在2880x1800分辨率下,帧数为57,游戏中基本没有卡顿。
现在上个强度看看《赛博朋克2077》,在1920x1200分辨率、地画质设定下,如果不开启XeSS,那么平均帧数在31左右,在一些场景下卡顿感比较明显。如果只是“夜之城打卡观光”,算是达到了体验门槛。将XeSS设定为平衡模式则帧数能够提升到45,最低帧数也达到了30,已经算是勉强能玩的水平。
外观简约干练
了解了全新AI PC的内在潜力,也简单介绍一下星Book Pro 14的外在。近几年轻薄本的设计不同品牌基本都是延续了自家风格,主要体现在小幅调整。星Book Pro 14整体设计属于主流的简约风格,金属磨砂A面搭配logo也很有辨识度,在办公、会议、提案等场景下都能融入,不会突兀。
厚度约17.5mm,重量约1.44kg,配合68WHr大电池,轻办公或者覆盖视频会议等场景的使用需求,都不会有严重的电量焦虑,便携移动体验让人满意。
星Book Pro 14配备了一块2.8K的OLED屏幕,拥有100% DCI-P3,400nit亮度,支持双底蓝光护眼认证,刷新率达到120Hz且支持VRR可变刷新率。
无论是办公学习,影像创作还是游戏娱乐,星Book Pro 14的这块屏幕都能满足。特别在影音娱乐方面,经过IMAX Enhanced影院级声画认证、支持HDR,代入感更出色。
接口方面提供全功能USB C 10Gbps、40Gbps雷电4、USB A 10Gbps、USB A5Gbps、HDMI 2.1(TMDS)、3.5mm耳机。
无论是键鼠外设、显示器、投影或大屏都能轻松使用,差旅外出时可以告别扩展坞。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两个USB C都位于机身右侧,如果是分放在两边,充电、扩展时走线就更加方便了。
另外,星Book Pro 14采用了大尺寸键帽、触控板,在差旅外出等场景下交互、操作更方便。
将星Book Pro 14屏幕打开后,后端会将笔记本支撑起来,一方面让录入体验更舒适,另一方面也给D面散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机身后端设计的两个小型胶垫还可以避免金属机身摩擦、损伤。
D面有较大面积的散热网孔,也是长时间满负载运行下可以稳定提供45W功耗的原因之一。星Book Pro 14采用了两段式适配器,如果想要提升旅行便携性,建议自行配备一个小巧的氮化镓充电器。
有挑战,但未来可期
相比性能升级,2024年轻薄本具备的全新AI特性,是最让人期待的亮点,这也是业内看好AI PC的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处在行业过渡期的AI PC也有尴尬时刻——如何直观、易用地释放AI性能优势,并转化为生产力。
站在用户的角度,多数使用场景下AI的应用与传统PC并没有拉开差距,仍旧集中在视频会议的背景模糊、替换,语音通话降噪,智能视频剪辑等。包括本地大模型、AIGC等具有代表性的应用还需要消费者自己寻找并部署,使用还不够方便。与此同时,现阶段不同OEM并没有为用户提供一个足够完善的“智能世界入口”,包括星Book Pro 14的惠小微在内,智能助理与第三方应用、大模型还没有足够的融合度。
因此,尽办公、娱乐、游戏等体验相比此前的PC会有升级,但AI PC的核心优势还需要时间来成熟。我们期待的“智能化”PC还需要时间来完成软硬件资源的整合、打通、协作。
但也正因为英特尔等PC行业参与者掀开了AI PC的冰山一角,勾起了我们对于“AI On PC完全体”的期待。现在不仅是OEM在全产品线部署AI、发布AI PC,软件开发者、平台及工具厂商都在加速前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AI PC将带来另一种使用模式,不同品牌的“AI智能”也将真正拉开PC的差异化。
到了那个时候,AI将不再是PC的标签、特性,而是PC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