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如何高效冷却?微软、Facebook和谷歌各有妙招
- +1 你赞过了
作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巨头,微软、Facebook和谷歌都有自己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虽然数据中心不是很“抢眼”,但是其耗电量绝对吓人。
因此,这些科技巨头纷纷出招,想出很多办法给数据中心“降温”,提出更加高效的冷却方法。
目前,业界数据中心的冷却方式主要有自然冷却、风冷、液冷等。自然冷却通过使用外部空气温度与设备之间的温差达到给设备降温的目的;风冷因成本较低一直发展较快,但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服务器越发的密集,风冷也逐渐不能满足冷却需求。
而液冷,是指通过液体来替代空气,把CPU、内存条、芯片组、扩展卡等器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带走。
微软:把数据中心放在大海
今年6月5日,微软官方博客宣布,包含864台服务器的北部岛屿数据中心在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底负载试运行。这一举动,意味着微软Natick项目取得新进展。
据悉,Natick项目的北部岛屿数据中心有40英尺长,里面放了12个机架,有864台服务器以及相关冷却系统设施。
Natick项目被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比作“登月计划”,足见该项目对微软的重要性。微软官方博客如此写道,“它甚至可以变革微软的业务核心,乃至整个计算机技术行业。Natick项目是一个突破性的想法,可以满足人口密集地区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据悉,微软北部岛屿数据中心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在那里,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岛上的1万居民提供了100%的电力。来自奥克尼岛电网的一根电缆也为微软位于海岸附近的北部岛屿数据中心提供电力。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它只需不到250千瓦的电力。
同时,世界上深海海水一直都很冷,能够为人们提供随时可用且免费冷却方式,而这正是陆地数据中心最大成本之一。
Facebook:偏爱北极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Facebook喜欢把数据中心放在北极附近。它在瑞典建立的数据中心Node Pole离北极圈仅一步之遥,在爱尔兰也建有数据中心。
以位于瑞典的数据中心为例,这样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运营维护,温度较低,也有利于服务器的冷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护的成本。Facebook利用这一环境特点,将室外的冷空气泵进中心大楼内,服务器产生的大量热气与进来的冷空气进行循环交换,从而形成自然冷却的过程。
谷歌:利用AI来提高数据中心效率
根据外媒报道,谷歌已经通过AI来降低其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最新的DeepMind建立起了足够有用的模型,可以让人工智能供电系统完全控制环境冷却。新的冷却系统已经在一些谷歌的数据中心就位。
每隔5分钟,系统就会轮询数据中心内的数千个传感器,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最佳操作。当然,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制衡机制,因此谷歌的一个数据中心因为这种机制而陷入瘫痪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