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环境下给你把把关 索尼WF-1000XM4真无线降噪耳机20天使用心得
- +1 你赞过了
【雷竞技须安全稳定 DIY硬件频道】自2019年7月,索尼推出WF-1000XM3至今已过去1年半,行业内早就传开了关于WF-1000XM4的各种信息,其中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充满了玩家对WF-1000XM4的遐想,幸运的是雷竞技须安全稳定 成为全球第一批有机会深度体验WF-1000XM4降噪豆的媒体之一,我们也较早的拿到了传闻中的WF-1000XM4真无线降噪耳机。
在2019年7月索尼在东京发布WF-1000XM3的时候,媒体就不支持LDAC、不支持无线充电,收纳盒体积较大、耳机腔体较大等问题向索尼高层发问,这些遗憾在WF-1000XM4得以弥补,用简单的词来概括WF-1000XM4和上一代WF-1000XM3的升级或是区别的话,“重塑”这个词是最恰当不过的。
保留基因的重塑
官方透露索尼WF-1000XM4采用集成V1处理器,相较于上一代降噪能力提高40%;采用全新的6mm驱动单元搭配高柔性振膜,磁体面积增加20%,收纳盒支持Qi无线充电,耳机支持智能免摘、AI自适应声音控制、佩戴感应、并支持LDAC协议,以及Hi-Res Wirelss、DSEE Extreme以及360 Reality Audio,开启降噪模式下可持续24小时续航时间。
在我近20天的体验中,最直观的感受在于索尼WF-1000XM4真无线耳机在主动降噪算法上的效率和精准度进一步提升,以及非常夸张的麦克风抗风噪的能力(麦克风+骨传导),在主动降噪耳机刚刚兴起时很多人对于主动降噪的定义还仅停留在单纯把外部声音隔绝就可以的印象,随着音乐性的提升、拾音技术的提升、算法处理能力的提升,现如今的主动降噪应该被定义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提供适当的降噪等级,不需要用户过多的去干涉,不错过美妙音乐的同时也不错过身边的美好。
WF-1000XM4通过腔体和耳套实现在耳畔的稳固佩戴,耳套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拥有较好的弹性和隔音特性,双层结构的降噪隔音耳塞本身就能提供非常出色的物理隔音,结合索尼已经非常成熟的Ai自适应声音控制以及基于位置的信息学习,能很好的应对各类复杂的通勤环境噪音,令我们欣喜的看到作为一款通勤用真无线降噪耳机继承了WF-1000XM3优点,也弥补了WF-1000XM3的遗憾。
在WF-1000XM3发布时索尼工程师表示,主要目标是解决延迟、续航和稳定性三大要素,所以没有考虑到LDAC协议,因为较高的无线传输码率会影响到蓝牙连接稳定性,显然WF-1000XM4凭借集成处理器V1解决了高品质传输、稳定性、续航等诸多问题,呈现出一款在硬参数指标上“几乎全能”的真无线主动降噪耳机。
Tp认为真无线耳机最重要的几点:
·体积足够小巧,佩戴后不突兀的外形
·最佳的无线传输LDAC协议,稳定且延迟低
·开启主动降噪功能提供足够的续航
·无需手动调节的主动降噪等级
·可覆盖场景多样
做耳机,索尼是专业的
新型的V1集成处理器改进了HD降噪处理器QN1e的降噪性能,并实现更低的功耗和良好的电池管理特性(关闭降噪36小时续航,开启降噪24小时续航),包含24bit音频信号处理、数码转换器、高信噪比和低失真特性的耳机放大器,播放续航时间是评价一款通勤用真无线耳机无法绕过去的坎,索尼WF-1000XM4即使开启主动降噪模式也能实现24小时的续航时间,你可以放心的带着索尼WF-1000XM4舒舒服服的挑战全球最长的航线。
支持反向充电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加手机上可实现弹窗配对展现
在实际的体验中这颗V1集成处理器赋予WF-1000XM4更快的反馈算法,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表现,WF-1000XM4也终于支持LDAC协议(iOS设备为AAC)、甚至是Hi-Res Wireless以及DSEE Extreme,索尼在WF-1000XM4上并非简单的堆叠硬件,在声音上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声音表现明显温润不少(音频优先LDAC+开启DESS Extreme),听感上讨耳朵喜欢且拥有高品质的听感,横向声场和三频细节质感表现细腻,在DESS Extreme支持下对针对不同品质的音源都能实现音乐风格、人声以及乐器的分析和补偿,满足音乐性之余对于高频的刷抖音和玩游戏等日常碎片娱乐的声音表现自然也绰绰有余。
索尼WF-1000XM4降噪豆也是索尼第一款支持Hi-Res Wireless音质的真无线降噪耳机,耳机重量仅为7.3克,收纳盒相较于上一代也小了不少,外壳材质类磨砂不易留指纹且易打理,保留上一代WF-1000XM3标志性的信号灯,整体设计和线条简约流畅。
1000系列始终围绕降噪、功能和音质进行开发,在一次采访高桥洋先生时提到关于内部产品线打造闭环的问题时,高桥洋先生反复强调索尼耳机产品依靠多年积累的音频技术和降噪技术,满足用户在聆听场景上的真实需求,在产品基本方向上依旧是确保单个产品力足够好的前提下,索尼也正在尝试通过整合电视、数码相机、耳机、手机四大板块,通过打破烟囱效应,整合技术和渠道等优势。
聪明的听
简单来说WF-1000XM4继承了WH-1000XM4上所有的功能,复杂来说除了既有的功能之外,以真无线耳机这样的形态开发并结合了更多高频应用,智能免摘对话、骨传导传感器、双反馈麦克风、自动检测并抑制风噪。
过去我总在人民广场去测试真无线耳机的连接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毕竟作为上海的市中心这里人员密集且在空间中有着复杂的干扰源,这次我带着WF-1000XM4来到上海迪尼斯乐园,并在晚上8点钟的中央广场上进行了连接稳定性的测试,相较于上海人民广场,8点的迪斯尼中央广场聚集着等待观看烟火的游客,单平方密度大大高于流动性较大的人民广场,在实际的连接稳定性测试中WF-1000XM4顶住了连接稳定性的测试,基于蓝牙5.2技术搭配V1处理器优化传输算法,在如此高密度的空间内能实现稳定的连接实属不易。
有了迪斯尼乐园的测试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对WF-1000XM4在降噪和智能场景应用上进行一次较为极限的环境测试,所以在之后的几天我陆续尝试了一些疯狂的想法,首先我选择了一辆敞篷跑车,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会开着跑车戴着耳机,而我想测试在较强的风噪环境下WF-1000XM4的风噪检测能力以及在风噪较大的环境中通过智能免摘启动环境音,在环境音模式中是否同样会过滤风噪,并且能让我和同车戴着WF-1000XM4的小伙伴进行一次简单的沟通。
在实际的测试时不仅打开了敞篷,我同时开启了车载音响播放较为吵杂的音乐,你可以理解为当时我的操作就是在“炸街”,在这样的环境中当汽车码表跑到接近20码以上就明显的感受到风扑面而来,耳机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自动开始过滤风噪,我在充满风噪和吵杂音乐的敞篷车内和小伙伴做了简单的对话,同样的两幅拥有过滤风噪能力和骨传导感应的WF-1000XM4真无线耳机进行对话时,除了能听到些许的风噪之外,对方说话的声音也能清晰的传到我的耳中,听感非常接近于打电话时的那种音效,在如此大的风噪环境下通常麦克风的空气拾音几乎没有办法实现,当时我就对WF-1000XM4麦克风拾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验证在吵杂的环境下是否两幅WF-1000XM4的确能正常的通过麦克风空气拾音+骨传导拾音精确的拾取对方的声音,并同时隔绝吵杂的环境音,我和小伙伴做上了直升机,众所周知直升机本身提供可供对话的头戴式耳罩并具有通话功能,我尝试在直升机上取下耳罩仅佩戴WF-1000XM4,意外的是隔音效果仅比机载的头戴式耳罩更好(被动隔音),且也能正常的于小伙伴进行通话,似乎整个直升机吵杂的环境仅仅是一个离我较远的背景声,这种视觉和触觉在认知上的巨大差距完全脱离我的传统认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科技带来的让人惊奇的喜悦。
有了之前直升机的体验,我对WF-1000XM4智能免摘的精确性、4个麦克风空气拾音+骨传导拾音有了很大的信心,同时你几乎不用在意索尼WF-1000XM4提供的20级环境声等级,简单的开启自适应声音控制功能,通过检测活动状态和活动地点总是能精确的为你选择恰当的环境降噪等级,考虑到之前的测试都是基于相同的WF-1000XM4耳机实现,很好奇在极端的风噪情况下给对方打电话是否也能同样清晰的听到对方的声音,对方是否也能清晰的接收到我的声音信息?所以我尝试在风噪更大的海上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当时海上气候正发生着改变,马上就要下雨风大的出奇,在打这通电话之前我也没有很大的底气,让我惊讶的是在这样极端的风噪环境中对方依旧能清晰的听到我的声音,对方表示听到我的声音会比较闷,但是能清晰的听到我的声音和表达的意思,猜想在这样极端的风噪环境下估计4个拾音麦克风都无法正常拾取我的声音,应该只有骨传导感应器在拾取我的声音,并通过V1处理器进行优化将我的声音传达给对方,在这样的极端的情况下依旧能稳定的工作,将真无线耳机的综合能力提升到新高度。
索尼始终以黑科技的实力去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应用需求,背靠深厚的研发和娱乐内容基因索尼WF-1000XM4再次刷新真无线耳机的标杆,面面俱到且不止于音质的设计思路也很好的满足现今Z时代用户对于耳机智能化的定义,在我看来索尼WF-1000XM4更像是索尼布局沉浸式娱乐体验的一个锚点,拉近和年轻人群距离的同时为年轻用户展现索尼其独有的令人喜悦的魅力。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