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崛起的OLED 能否代表显示技术的未来?
- +1 你赞过了
【雷竞技须安全稳定 家电频道】超薄、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OLED的这些特性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加上苹果在iPhone X上采用三星的OLED屏幕,“下一代显示技术”这一名头似乎已经被OLED坐实。那么,OLED真的就是电视显示技术的未来吗?在前景光明的背后又隐藏了些什么呢?
顽疾缠身的OLED
顽疾之所以被称作顽疾,就是因为很难通过手段去治愈好。OLED技术并不新鲜,从1979年华裔科学家邓青云发现以来,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有些顽疾一直难以去除。
比如最近就有新闻曝出,某知名品牌的高端OLED新品在美国和俄罗斯出现残影,由此发生退货的事件。这种现象是由于图像长时间静止,而且画面中明暗对比强烈,在画面切换后,原先明亮的部分仍然会有部分影子残留在画面里。轻微的情况,这种残像会逐渐消退,但如果过长时间播放静止画面或长期累积,会导致永久损伤,不可逆转,也就是产生了烧屏。对于OLED来说,这是有机材料的先天缺陷所致。
其它如发光效率低,尤其是蓝光部分。而OLED宣扬的“省电”特点,则只有在显示黑色画面时,像素不必打开,相比LCD更加省电。但当白画面全开时,OLED就露出了自己发光效率低的弱点,也就谈不上比LCD更省电。
离不开成本的优势
就像上面所提到的,OLED有高对比度、超广色域等优势,但这些优势还需要有个前提,就是成本。在相同的制造成本下,传统的液晶技术完全能将各项关键指标提升到OLED的水准。
比如对比度方面,高阶LCD通过HDR技术,采用高密度直下式local dimming,再加上IPS LCD把水平视角开到160以上,虽然数值上还是输OLED,但消费者的视觉落差已经很有限。
OLED的色彩很漂亮,动辄就是100%的NTSC色域。但采用了量子点技术的LCD,可以显著提高显示屏的颜色和色调,半导体纳米体量子点能够吸收特定的光谱,而这通常取决于它们的大小。而这个属性可以被利用/创建更好的颜色,比如红色、绿色和蓝色,而这将带给用户更饱和的颜色,往往能达到NTSC 110%。
自发光代表未来 但不一定是OLED
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液晶电视总出货量为1.42亿台,OLED电视全球出货量为90万台,2017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预计能够达到1.73亿台,OLED电视销量预计在160万~170万台之间。
不难看出,相比宏大的声量,OLED电视在销量上与液晶电视仍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从技术上来看,自发光会逐渐取代LCD背光,但自发光并非只有OLED,比如还有量子点。
国产电视一哥海信就曾对未来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它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纳米材料,量子点具有许多独特的纳米性质,是下一代显示器件的重要材料。目前量子点材料通过量子点膜形式实现的初步应用,就已经显著提高了LED电视的色彩品质。而量子点材料将通过QD CF方式大规模的应用于液晶面板,更显著的提高画质。而到了QLED阶段,电视不但可以自发光、柔性显示,而且成本更低、能耗更少、画质更优、形式更多、也更加稳定。
2013年,基于对显示技术的判断,海信推出了ULED,大大提升了local dimming(分区背光)技术,而local dimming进一步和量子点显示技术结合,恰恰是提升画质的有效手段。海信的新一代量子点显示产品将在2019年正式上市,之后也将推出QLED电视。
比起另起炉灶的OLED,从LCD自然延伸的ULED和量子点技术,无疑能兼顾成本和技术的双重优势。在液晶为主流的时代采用量子点膜提高画质,在自发光为代表的未来实现QLED,这就能规避现阶段OLED的很多致命缺陷。对OLED来说,要想达到声量与销量兼备,依然任重道远。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